共享电单车行业未成年人用车管理成难题
这两年来,关于共享单车的话题慢慢淡了下去,在部分城市,其身影也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省力的共享电单车。随着新国标政策发布实施以来,共享电单车便迎来了快速发展,现如今,在大部分城市,共享电单车慢慢占据了大街小巷,成为市民一种出行潮流,成为年轻人中短途出行的“神器”。
然而在许多城市,共享电单车普及后,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,其中未成年人用车就是其中之一,也是当前行业较难处理的安全问题。
诚然,当前所有品牌都表示自己车辆禁止未成年人用车,在注册页面未满16周岁无法用车,且还有相关安全条例提示。但是在许多城市,这显然解决不了问题,仅凭提示和证件注册无法杜绝未成年人用车。尤其,不久前还有人爆出,某个品牌在充值页面,居然还有充值免实名的标志,实在是让人气愤,破坏整个行业的发展规则。
实名注册有一个很大的漏洞,那就是身份证未满16周岁注册不了,但是可以通过别人的证件来注册,平台只审核身份证和姓名,无法识别是不是本人。这就为许多未成年人带来了机会,据报道,许多未成年人均是通过借用大人身份证注册,还有部分则是通过淘宝等花钱购买身份证信息注册,如此一来,便可以注册成功,使用共享电单车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当前不少城市倡导推行人脸识别方式,但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不少诟病,因存在不少风险而被限制。不久前,“人脸识别第一案”一审宣判,认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采集消费者照片信息不具有正当性;与此同时,“戴着头盔看房”的视频广为流传;《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》日前表决通过,明确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生物识别等信息……由于人脸识别应用广泛甚至泛滥带来各种风险,当前不少地区开始跟进立法,限制人脸识别应用。
对于共享电单车行业来说,目前未成年人用车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。仅凭一句“未满16周围禁止骑行”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。有专业人士指出,如何从源头杜绝未满16岁的孩童钻平台的漏洞,既需要监护人的履责,也需要平台查漏补缺,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。
